隐形眼镜式追星?病态追星太恐怖,何时真正成熟

【酷趣黑科技,以最酷的方式趣谈知识】

近日,看看热搜,突然发现一个很火的词:隐形眼镜式追星,才知道饭圈里的名词有很多是圈外人不知道的。

正好想到看到的一个新闻,一名老师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为偶像明星应援,颇有感触,来聊一聊怎样才是真正意义的粉丝文化。

酷趣谈-酷趣黑科技-隐形眼镜式追星?病态追星太恐怖,何时真正成熟

1.饭圈的那些追星方式

隐形眼镜式追星是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比喻日常戴的隐形眼镜,有日换的、月换的、年换的,到段时间就换掉了,就如同无营养的快餐式追星。

其他还有一些追星方式。比如:

佛系追星:不接机,不参与撕逼,不参与吵架,不控评,不反黑,不拉,平淡追星。

文盲式追星:相比于文化人追星时的华丽辞藻与情感把控,文盲式追星有可能只是一瞬间被偶像迷了心智,显得情绪激昂却用词俗且单调:啊啊啊啊好帅啊啊啊啊啊,我爱他一辈子啊啊啊啊啊。

军事化追星:通常是被拉进群,除了日常打卡,群里组织吹爱豆就冲上去放一群彩虹屁;爱豆出了新作品群里就没日没夜肝cut,仿佛在挣军功。

2.当今大行其道的“病态追星”

追星无可厚非,但当追星的迷恋心理逐渐失衡,事情就会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直至成为一种“病态”,变得面目全非。

如果一个人的眼中全部只有偶像,心中全部是对偶像的强烈渴望,那么其他的对比都会消失,就很轻易地陷入认知极端,甚至会异化自己,让追星统治了所有生活。

可在当下,令人担忧的是,疯狂追星导致的极端事件屡见不鲜,不禁让人诧异,“病态追星”是怎么产生的。

我想可能的原因是,当前饭圈活跃者大多是三观未定型的未成年人,心智并未完全成熟,极容易被外在事物所影响,再加上这些偶像及其背后公司为追求物质上的丰收、那些娱乐媒体为追求流量而故意煽动,特意营造“偶像神格化”等原因。

偶像、公司、娱乐媒体取得经济上的利益,粉丝群体获得精神上的慰藉的特殊关联,催生了中国特有的饭圈怪象:一种病态、自贱式的追星方式。国内的追星族,何时真正成熟?

3.真正的意义追星

在“病态追星”的另一边,也还是有那么一部分真正会追星的人在追星的过程中变成了更好的自己,追星追的那颗星成为了自己的指引方向,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

(1)认清自己所追的星

刚喜欢一个明星都很简单,保持一直喜欢一个明星的原因就应该是喜欢明星身上有很多自己所没有的优点。

喜欢某个偶像,那是因为偶像的一切都是自己为自己设计的、向往的、理想中的状态,因为每一个人都在现实的世界中生活,而现实并不像想像中那么完美,难免会经历很多挫折和不平,于是更加渴望内心里那个完美自己。

追星追来追去,追的都是自己的影子,追的所喜爱的偶像就是自己内心美好的代表,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像他一样成功。追星的同时也是希望偶像能够成为一个可以鼓励自己的目标、为更加优秀的自己而努力。

(2)选择的偶像应该正三观、弘扬正能量

偶像与粉丝其实应该是互惠互利的关系,粉丝会下意识效仿自家偶像。偶像的品行,为人处世,职业操守,或者生活习惯都会对他的粉丝造成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真正好的明星就该时刻给粉丝带来积极影响,希望粉丝跟他一起成长进步,要很正确去面对这种偶像与粉丝的关系。

偶像引导粉丝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满足粉丝的精神需求,粉丝反哺给偶像相应的人气及商用价值,这才是真正良性的粉丝文化。

(3)多关注科学精英提升内涵

其实所有追星的人都应该多关注袁隆平、钟南山这些科学精英,因为和那些流量明星相比,他们才会做出很多有益于这个世界的更多事情,保持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以作出的贡献作比,明星们相对于科学家们就相当于繁星对于皓月了。一旦处于危难之中,依靠的还是科学家们。

所以追星应当多关注科学家们,多关注他们的先进事迹,多向他们好好学习,这样也会增加自己的知识、内涵以及内心素质。

真正意义的追星,就是要能够正视自己内心,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认清该追的偶像,用以激励自己更好的成长。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更美好。

本文为【酷趣黑科技】原创,关注【酷趣黑科技】,一起趣谈知识。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s://www.kuqutan.com/wenhua/447.html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并评论

酷趣谈-酷趣黑科技-隐形眼镜式追星?病态追星太恐怖,何时真正成熟1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